“爆雷”是无稽之谈,平安信托有点冤
最近几天,平安信托被推向了风口浪尖。因为有信托产品延期兑付,不少吃瓜的网友,包括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自媒体博主,张口就来,惊呼平安信托“爆雷”了。
现在我们讲优化营商环境,要我说,动辄给企业贴上“爆雷”的标签,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。
这个事的链条,其实非常简单。
投资人通过平安信托,购买了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,这个信托计划涉及的底层项目,是正荣地产旗下厦门“臻华府”项目,现在地产低迷,项目推进不顺,地产商回笼不了资金,平安信托收不回米,于是就宣布延期兑付。现在,平安信托正在通过资产清收、起诉等手段,把钱给要回来。
真正有问题的,其实是正荣地产的地方项目。
平安信托发布的信托产品成千上万,99.99%都在健康运转,投资人都如期获得预期的回报。
因为少数几只信托产品被地产项目拖累,然后就说平安信托整体爆雷,这不是蠢,就是坏。
这次延期兑付的信托产品,规模约为7.7亿元。对于稍微金融常识的人来说,都知道,7.7亿元对平安信托这样一个巨无霸来说,根本是小菜一碟。
云南信托研发部发布的报告显示,2023年平安信托的营业收入为145.53亿元,全行业排名第一,第二名的上海信托,营业收入为81.41亿元,相当于平安信托的56%。在中国的信托圈,平安信托的体量,就是独一档的存在。
看净利润。2023年全国只有两家信托公司净利润超过40亿元,分别是上海信托(净利润49.52亿元)和平安信托(净利润42.55亿元),第三名的中信信托净利润为26.32亿元。论赚钱能力,上海信托和平安信托在全国就是遥遥领先,并驾齐驱,堪称“信托双雄”。
再看净资产。中国信托全行业平均净资产为136.15亿元,前三名分别是平安信托、中信信托和华润信托,平安信托的净资产为778.38亿元,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来的677.02亿元还多。
平安信托获评“2023年度中国优秀信托公司”
营业收入和净资产高居行业榜首,净利润排行业第二,平安信托不说财大气粗,至少家底是相当殷实的。像这种10亿元以下的资金延期兑付问题,根本动摇不了平安信托的根基。
所以,昨天平安信托特意在声明中说了最后一句:“目前公司整体业绩稳健,经营状况良好。”
信誉是信托公司的生命。平安信托1996年就成立了,已经有29年历史,是国内资历最老、最靠谱的一批信托公司,这类风波对它来说,应该是构不成冲击的。
当然,对投资者来说,延期兑付,还是让人非常焦虑不安的,如今地产市场遭遇至暗时刻,他们想要如愿抽身,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对于信托,有四个常识需要跟大家说一下:
1、信托不是保本的金融产品。此前四川信托破产重整,就没有对信托产品刚兑。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依据,是2018年出台的《资产管理新规》,这一规定强调了“卖者尽责、买者自负”的原则。
2、信托公司对客户的职责,信息充分披露是关键。所以,平安信托的客户维权,不应该要求平安信托刚兑,那是法盲的无理要求,而是应当审视平安信托是否尊重其知情权,及时披露重要信息。
3、产品延期不等于信托公司爆雷。再优质的信托公司,也会有几只失败的信托产品,但是,我们不会因为局部的瑕疵,而否定了公司的眼光和判断力。就算是球王梅西,也罚丢过点球。平安信托6000多亿的资产管理规模,说它因为一个不足10亿的信托产品而“爆雷”?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。
4、买信托要找头部的信托公司。平安信托绝对是信托行业的模范生,它尚且有失手的时候,小信托公司的风险肯定是更大的。尤其是随着地产风险的暴露,以后大家选信托产品务必更加谨慎。那些聪明的公司,其实已经看到风向的转变,及时调头。这些年,平安信托就重新调整发展定位,聚焦打造为“轻资产、服务型信托专家”,聚焦信托服务、机构资管、私募股权等核心产业优势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好了,说这么多,其实是想借这次事件,跟大家普及些关于信托的基本常识。
从很多网友的评论来看,不少投资者都习惯性“跟风”,看到别人说某某爆雷,就深信不疑,甚至开始质疑整个行业。坦白说,这种对理财产品的认知、对风险与收益的认知,真得改一改了,否则更容易成为被流量收割的“韭菜”。
页:
[1]